您现在的位置:ITGov-IT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 电子政务>>正文内容
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2日点击数: 作者:CIO时代网 来源:转发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0 )】
摘要:
电子政务应用成功并不意味智慧城市也成功,同时适应电子政务的思维逻辑未必适应智慧城市。电子政务设计的价值在于正确地执行了项目;智慧城市设计的价值在于恰当地选择了项目。
的马,而不是汽车,不到未来的情况下你永远不知道,调查是调查不清楚的;第二,技术的发展策略,我们不知道日新月异的技术未来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像电子政务,我们确定了电子政务的技术,再弄都不管了,但是智慧城市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日新月异的技术是无法预见的;第三,竞争形势测不准,竞争形势测不准是更严重的问题了,因为大家都想发展未来的产业,于是都说我要发展物联网、发展云计算、发展大数据,人人都这么说,好像我们都看到很远了,我们有科学的眼光,但是你不要忘了,大家都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就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谁赢谁不赢,极大的增大了风险,你无法预测。所以我们对产业的发展是不能这么去规划的,你这么规划是有问题的;第四个是环境变化测不准,太多的因素变化了。不确定性的问题就使得顶层设计以追求精确设计为基础、为基本目标的顶层设计变成了不可行。

我们再说一个问题,做什么为什么比怎么做重要?顶层设计贡献在哪里?智慧城市的设计架子在哪里?不在于如何执行,而在于恰当的选择项目。怎么做和做什么是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逻辑的,电子政务不会改变大的想法,但是智慧城市是可选择的。电子政务的价值空间是确定的,是峰顶的,有一个玻璃天花板,你再做的好突不破这个,因为题目已经确定了。但是智慧城市的选择方向并没有明确,你选择的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选择是最大的贡献。

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呢?关键是要理解项目的价值,做工程的人是不管项目价值的,为什么不管呢?因为项目有没有效应不归他管,之前的过程已经确定下来了,到他这里就是执行,所以他不会考虑。但是智慧城市的工程就需要考虑了,不但需要每个项目的价值,而需要考虑项目如何搭配、如何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好的东西。因为更大的价值不是来自每个项目本身,而是来自项目和项目之间的配合。我们不能光疏通道路,还要把城市的规划做好,不要让更多的人有意识的跑更多。大家说北京规划不好,为什么?他把单位和生活区离的太远。那么这种规划是要考虑的,因此我们要考虑什么呢?考虑项目的外部性,互相的配合而不是单一的技术。

再一个问题,就叫做机会成本,我们不要算这个项目要赚多少钱能回本,这样是不行的,仅仅是你这个项目赚回来了,可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项目,比如这个项目可以赚一万块钱,高高兴兴的就去做了,但是你不要忘了,在同样的环境下他有一个能赚一百万的项目,你把那个项目给耽搁了,所以效益小的项目耽误效益大的项目是发展工作当中的大忌。只关心会计财务的人,不关心机会成本的人永远不会发达。因此每一个项目的价值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就不能孤立的考虑它。那么把项目有机的配套,才能带来未来的发展。

另外我再说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不需要高技术,因为智慧城市最终的成功在于到底有没有效益,一个高技术并不是永远有效益的,有的时候不方便,我到门口买菜,你说高铁快我用它干吗?我就下楼就能解决,不需要坐高铁的,高技术并不是智慧城市的出发点和基准点。所以我自己觉得,很多的高技术,最近美国列出了一个世界十大智慧城市排名,这十大智慧城市没有一个谈到物联网、云计算,都谈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节能、环保,他们做自行车上下班,希望能够达到一半的人数用自行车上下班,他觉得这就是智慧城市

有的城市是节约能源,游泳池的水怎么节能等等,他们是非常具体的,不像我们的智慧城市,一上来就是云计算,互联网,没有这些都不行。我自己认为,会用高技术,并不代表你有智慧。会取舍高技术,那才是真正的智慧。用户是不会按照技术高低来做,我们要注意一点,高技术的成熟很快,但是高技术的应用环境成熟很慢,为什么呢?因为用户有自己的困难,我自己有十个困难都没有解决,为什么呢?第一个困难能解决我企业不垮,第二个能提高50%的效益,第三个让我稳定,等到第十个的时候,就说我用的信息技术可能使我的什么力提高5%,是这样排的。所以当你的信息技术提高了,达不到最关键的时候,用户是永远不会排到前头的。所以我们要记住,应用环境的成熟比技术本身要慢的多,只有拦路虎排除之后,高新技术需求才能提上日程。

我们的任务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一个短期的任务你可以技术决定一切,一个长期的任务技术不能决定一切,是什么决定一切呢?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做一做我的单位都黄了,我做一做没有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动力,出了错误我要不要改?改了之后有没有积极性?改了之后会不会更好?如果不会更好我就不去改了。那么信息共享有很多问题,如果我的信息共享没那么多效益呢?我们老说共享共享,你们想过了这个问题吗?是否所有的信息共享都有用呢?我觉得绝大多数的信息共享是没有用的,少数的信息共享才是有用的,我们应该抓住有用的信息共享来做。那么开放不开放数据成本是差的很多倍的,我们不说差十倍也差五倍了,一个开放的数据需要负很多的责任。一个自己用的数据马马虎虎都不行,当你把一个马虎就可以过的东西,变成一个开放的东西,你需要投入多少成本?所以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要考虑,长期的问题一定要考虑,要有一个机制,当他自我能改善,有动力才能做,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持续下去。

那么我们现在就说了,当我们从电子政务升级到智慧城市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系列思想方法的提升。第一个,我们执行的思维要把它变成风险决策思维,因为电子政务是执行的,项目好不好不由你说了算,责任也不由你负。智慧城市做什么项目、选什么项目是要负责任的,所以是一个风险决策;第二个,我们要从精确的设计转变为建立机制,因为我们不可能精确设计了,精确设计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要让他自动运行,你说一个项目建起来十年、二十年的运作是要靠机制的;第三个,我们要由设计耽搁的项目,转变为设计规划、规划环境和生态环境。智慧城市是整体应用的繁荣,不是一个一个项目堆积,你把很多的项目堆积起来也变不成智慧城市,只有让大家自动的做,才会变成智慧城市;第四,由独家建设思维变为社会共建的思维,自下而上比自上而下可能更有效,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的。市场经济是大家决策、分散决策,自下而上,国家老规范这个东西,你的产业到底是起来起不来?我们会发觉经常不是有效的。所以我们的智慧城市也是应当转变,转变成什么呢?要开放、要放权,共建自主环节。

我并不是说智慧城市要否定顶层设计,我们只是说顶层设计是一个局部的问题,它的条件是什么呢?环境是确定的,确定性因素是解决的,全面的问题我不了解,但是就是一个领域的问题我可以了解。因此,当他的条件、各方面缩减到具体执行的时候,他的不确定性由较为次要变成确定性了,这时候的顶层设计是有效的。

 最后,我想说做规划要留有一点余地。因为我们今天的知识、我们的能力不能做完所有的东西,我们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已经是最聪明的了,其实过后若干年之后我们再看今天的思想,人们就会觉得我们是多么可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的智慧城市规划,一定要做小一点,做具体一点,把小事情做好,这样的话才是大智慧。我们都想全面的规划什么东西,我认为这样的方法超出了我们的能力,也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所以是不合适的。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分享到:
点击按钮自动加关注代码——新浪微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17个字符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订阅
  关于ITGov | 联系ITGov | 收藏本站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By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