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ITGov-IT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文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亟须创新管理和服务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6日点击数: 作者: 来源:光明网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0 )】
摘要:
近日,《经济参考报》、《中国文化报》相继刊登文章,指出当前地方文化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弊端,包括“盲目一哄而上”,“空壳化、地产化”,“同质化倾向严重”,“烧钱多、回本慢、盈利难”,“高估历史资源、制造文化泡沫”等。

近日,《经济参考报》、《中国文化报》相继刊登文章,指出当前地方文化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弊端,包括“盲目一哄而上”,“空壳化、地产化”,“同质化倾向严重”,“烧钱多、回本慢、盈利难”,“高估历史资源、制造文化泡沫”等。

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来,各级政府动用大量公共资源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扶持,但如何使这些政策和资金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是在这轮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繁荣热闹”的景象背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产业发展资源大量投入背后的隐忧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倒逼和国家政策引导下,各省市掀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建设高潮,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心化、同质化严重。“文化+地产”模式被迅速不断地复制,各级地方政府“一窝蜂”上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项目。据相关统计,2011年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区数量已逾万家,甚至一些区县、乡镇都在极力争取开工建设。但是,一方面真正做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非常少,产业项目、载体建设严重同质化;另一方面,多数园区既没有产业集聚,也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空心化”严重。

二、产业社会资本“堆积”和企业普遍资金“饥渴”并存。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严格调控的大背景下,大量资金转而投向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但是由于流动性资金本身的投机性和政府对其相关引导的缺乏,使得极少数能够上市的、处于成熟期的文化创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追捧,而真正需要资金完成创意作品化或产品化“最后一公里”的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和项目,由于后续资金链条的断裂而“胎死腹中”。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全国约有3000多亿元的社会资本在文化创意产业“头顶盘旋”,但仍有70%左右的文化创意企业和项目感到“资金饥渴”。

三、公共服务平台效率低、质量差、运行不可持续性问题显现。由于缺乏创意产业发展和建设的长远规划,目前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突出。从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情况看,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很多时候是为建设而建设,并未考虑文化创意产业实际的服务需求,对平台的盈利模式和长期运营的可行性也缺乏科学认证,导致建成后大量平台资源闲置或者因为运营不下去而不了了之。

分享到:
点击按钮自动加关注代码——新浪微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283个字符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订阅
  关于ITGov | 联系ITGov | 收藏本站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By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