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世界,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在网络安全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网络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新形势下,如何在网络安全上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本期观察关注的正是这一问题。
——编 者
网络安全是重大战略问题
——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秀军
本报记者 张 垚
记者: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有何重大意义?
王秀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互联网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曾是“九龙治水”,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等弊端,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以前虽然也有协调机制,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层级、增强权威,以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在重大问题、复杂问题、难点问题上拍板决策、指导督促。
我国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体制曾几经调整,但以前都没有上升到国家最高层面。随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在国家安全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客观上也要求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亲自抓。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将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发展工作作为国家的“一把手工程”。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规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中央还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记者:网络安全涉及很多方面,当前我们所强调的网络安全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王秀军:在不同时期,对网络安全有过不同的称谓和解释,其内涵在不断深化,外延在不断扩展。当前,我们关注的网络安全包括意识形态安全、数据安全、技术安全、应用安全、资本安全、渠道安全等方面,其中既涉及网络安全防护的目标对象,也反映维护网络安全的手段途径。
总的来说,政治安全是根本。现在,境外敌对势力将互联网作为对我渗透破坏的主渠道,以“网络自由”为名,不断对我攻击污蔑、造谣生事,试图破坏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一些人出于政治或商业利益炒作热点敏感问题,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互联网新技术被一些人作为新的传播工具,大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在互联网上,能否赢得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斗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
网络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几年前的“震网”病毒使伊朗核设施受到大面积破坏,显示出关键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网络武器的真实攻击目标,有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斯诺登事件等表明,少数国家利用掌握的互联网基础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大规模实施网络监控,大量窃取政治、经济、军事秘密以及企业、个人敏感数据,有的还远程控制他国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试想,在危机时刻,如果一个国家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被人攻击后瘫痪,甚至军队的指挥控制系统被人接管,那真是“国将不国”的局面。
记者: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您如何看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王秀军:长期以来,对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