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ITGov-IT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 IT领导力>>正文内容
做信息工程领域的领头羊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7日点击数: 作者:转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0 )】
摘要:
在信息化进程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发展风起云涌、“棱镜门”“.com域名被黑”等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我国在信息技术、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引人关注。日前,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田静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专访。

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信工所)即将迎来三岁生日。作为中科院的下属科研序列中名副其实的“小兄弟”,信工所身上的任务却一点也不轻。 

在信息化进程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发展风起云涌、“棱镜门”“.com域名被黑”等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我国在信息技术、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引人关注。日前,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田静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专访。
整合力量做大事
“信工所虽然是一个年轻的研究所,但是却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础。”田静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信工所在建立之初整合的几支科研队伍,差不多都有20年的基础,“除了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团队年轻一点”。到目前为止,中科院信工所还没有一个退休人员。
信工所主要围绕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布局,对此,田静表示:“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特别是信息工程领域需求,在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工作。”
此前,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布局比较分散,领头企业如中兴、华为等,年研发经费基本在几十亿、上百亿元的水平,研究人员数以万计。而中科院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则分散在各个研究所,每个专业团队只有几十人,科研经费也很难达到上千万。这样分散的力量使得我们很难在国家层面发挥大的作用,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
“国家要求中科院成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田静说,“战略科技力量是要打硬仗、打大仗的,一定要有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整合力量,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来开展工作,这是我们所当时成立的一个重要考虑,也是中央决定批准成立这个研究所的重要原因。”
成立近三年来,信工所正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尽快组织力量,选准科研方向,围绕一些长远、重大的国家需求来开展工作。队伍发展得很快,2012年年初开始整合四支力量时才210多人,现在职工已经达到540人,研究生达到590多人。“在国内信息工程相关研发领域,这支队伍虽然还不敢说是最强的,但是已经成为最大的一支。”田静对此颇具信心。
目前,这支队伍已经承担了多项国家层面的重大任务。如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就由信工所牵头,组织院内二十多家相关单位联合攻关。2013年,先导专项就通过先期研发,推动了3个国家层面的信息应用工程项目的启动。“通过这样一些工作,研究所在短短两三年的建设期内,就已经发挥了当初党组期望的‘攻研核心技术的核心所、统筹重大项目的总体所’的要求。当然,与党组要求的‘引领科技发展的龙头所’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田静说。
以任务立所
建所以来,信工所一直坚持“软硬兼修、矛盾兼容、开合有法、张弛有度”的核心理念,不断加强团队建设,尤其注意在团队文化层面的培养。
田静解释说,“软硬兼修”是说在信息工程领域,软件硬件两方面要相辅相成,软实力、硬实力都要打造。“矛盾兼容”则是强调研究所文化的包容性、融合性。
打造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引领国家发展、支撑国家需求,努力成为国家在信息工程领域里的一支战略科技力量。这是信工所的长远发展目标。“这个定位对大家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家从理念转变开始,团队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田静告诉记者,从2013年来看,绝大部分的员工都将心思放到承担的重大任务,踏踏实实地做科研,确实体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一些新的成果和想法也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信工所通过反复讨论达成了一个共识—— 以任务立所。与传统的“学科型研究所”不同,“任务型研究所”的使命是更好地围绕国家需求,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发展学科与团队。
对信工所而言,“开展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性技术与系统,为国家信息化进程提供核心关键技术支撑与系统解决方案”是他们的主要使命。“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并保证能够实现,与在文献中发掘一个个点上的科技问题,取得一点研发进展就发表论文或申请成果奖励了事,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研发工作。”田静说。
“从个人来讲,我们仍然要求每个科研人员都能够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但是从研究所来讲,我们需要整合各个方向的知识和技术,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田静解释说,“因此,信工所的办所方针最后一条是‘张弛有度’——‘驰’,就是要建立宽松的学术氛围,让科研人员能够专心治学;‘张’,就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拉得起来、顶得上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科技领域,我国正处在由跟随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的阶段。在信息技术领域如何实现三步走,田静也有着自己的认识:
2015年之前,要在学习和运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核心元器件、软硬件的掌握,发展自己的核心芯片、防护技术、操作系统和系统集成技术。信息技术和信息工程领域有完整的认识,能够提供基本的安全防护能力和核心技术的支撑。
到2020年前,田静希望能够将我国自主研发的元器件、软硬件规模应用到计算机、服务器、数据中心甚至于物联网、互联网等方面,也就是能够提供完整的、全国产替代的技术支撑。“按照总书记的说法,我们要成为并行者。”
到2030年,田静则希望能够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动权,真正成为信息工程领域的领跑者,研究所则要成为引领发展的龙头。
发力“四个率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时提出的“四个率先”,是研究所未来工作的重点。
在率先实现科技跨越方面,信工所将进一步研究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中长期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新梳理需要跨越的研究方向。
田静告诉记者,信工所的“三大突破、五大培育”都是需要坚持的方向,其中绝大部分已经落到了实处,紧跟上了国家需求的步子。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讨论哪些学科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哪些学科需要整合。“我们感觉有些学科方向还没有完全找到合乎国家需求的发展脉络,任务引领不足,战略方向不明,就会‘踩块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田静说。
针对未来的工作重点,田静着重介绍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先导专项。2013年,信工所通过发展新技术推动了国家几大信息工程的立项启动,比如 “云电视产业链”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信工所牵头联合国内6家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与百度等内容服务商,率先拿出了国家层面的智能电视产业发展方案,正好赶上了国际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大潮,有望抢占战略高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方面,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如何把队伍尽快建起来,并迅速提高人才素质是信工所的主要目标。
“科研机构不同于政府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让科研人员更多地走向国际舞台,直接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与对话。”田静说,“当然我们也将多请一些国际级的科技专家到所里进行工作访问,并加大国内外骨干人才的引进力度。”
在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方面,信工所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出创新思想必须与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相结合,要组织科研人员作深入的战略研究,要与专家自身的研发工作真正融合。脱离了专业研究,即便有专门的人才队伍,也很容易作成没有深度的单纯的信息收集总结,很难提出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思想成果。”田静对此思路清晰。
不过,他也同时指出:“要求我们现有的研究人员上升到国家层面来看问题也不容易,所以我们打算在2014年建立一个机制,由所里组织战略专家研究提出一些战略性问题,再下达到各个研究室,通过深入的专业研究分析后,再回到研究所层面进行总结提升,最后希望能够形成系列的研究报告,并达到国际知名智库一样的战略高度和科学内涵深度。”
在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方面,信工所的目标是力争使主要的学科方向都能进入国际前三名。2014年,信工所将在未来网络与信息系统、数据保护和通信、信息内容处理、密码理论与安全协议、核心软硬件及应用等领域明确追赶的目标,并在应用系统与解决方案上取得差异化优势。
分享到:
点击按钮自动加关注代码——新浪微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订阅
  关于ITGov | 联系ITGov | 收藏本站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By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