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ITGov-IT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文内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杨学山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3日点击数: 作者: 来源:转载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0 )】
摘要: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和总结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两化融合试验区的重点任务。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和总结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两化融合试验区的重点任务。

一、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的回顾

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工业和信息化部自成立以来一直把两化融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成立了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组,开展了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今年,又把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作为六项重点工作之一。

三年多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两化融合和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中,统筹安排部内相关资源,发挥各相关司局优势,结合各地实际,每年都印发了试验区重点任务指导意见,组织了多次全国经验交流会议,开展了两次试验区工作评估,支持了一批重大项目。各试验区围绕当地党委和政府关于产业发展的任务和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试验区每年的工作计划都有国家提出的“规定动作”,各地还根据自己特点提出的“自选动作”,真抓实干、大胆创新,推动着试验区工作不断前进。第一批八个试验区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途径,取得明显的成效。

二、试验区工作的主要成绩

各个试验区积极努力的工作,取得了很明显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第一批试验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长23%,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82%,重大安全事故伤亡人数年均下降17.8%,相关各个指标都比较多的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一)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两化融合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三年来,第一批试验区充分发挥企业在两化融合中的主体地位,共支持试点示范企业1000余家。示范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工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了较大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工业产品的融合,增强了产品动态感知、智能处理和优化控制能力。珠三角地区数控系统在机床中的价值已占机床总价值的30%以上,某些型号已高达70%。

示范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跃升。工业企业关键环节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重庆市主要工业企业研发设计效率年均提高15%,管理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广船国际造船周期由26个月缩短到12个月,年均造船能力从5条增加到18条,上汽集团减少了45%的制造周期。

(二)催生了一批新型的企业发展模式

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定制、精益制造、网络化组织、模块化生产等原来条件下很难实现的发展方式应运而生,涌现出了青岛海尔、青岛红领、广东维尚家具、广东梦芭莎、宁基股份等一批模式创新的典范,增强了企业应对复杂多变市场的能力,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佛山维尚家具生产效率是传统企业的6-10倍,宁基股份推动“标准件+非标件”复合生产模式,在厂房面积没有增加的前提下产能扩张6倍,营业收入年增长率超过70%,净利润年增长超过90%。

(三)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各试验区鼓励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中心等,逐步完善行政性、公益性和市场性三种机制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交易服务、研发设计等专业化和多样性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逐年提升。青岛、上海、南京等地探索出“政府补贴一点、运营平台让一点、企业出一点”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从产业链整体提升入手,传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2011年,唐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三年来年均增长超过20%。电子商务在工业和商贸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化,在有些地方形成了新的产业集聚优势。截至2011年11月,重庆市手机支付用户数达700万,商户数近1.5万家,拉动形成了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很多地方建立了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商城,促进了批发市场的规范化发展。2011年,广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240亿元,比2009年增长78%;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6%。

(五)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各试验区从区域产业间的互动发展、提升区域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搭建了面向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面向特定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平台,构建起新一代的工业基础设施,有效推动了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宝钢与汽车、船舶等用钢大户,实现订单和制造的信息共享,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环节,增强了产业协同发展能力。重庆市抓住工业物流这一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要素,建立起长江上游物流信息平台,整体推动地区物流成本下降2%。

(六)提升了区域绿色安全发展能力

各试验区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很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挖各工序环节和管理活动的节能降耗潜力,很多地方建立起区域性的能源和环境监测平台,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2005年相比,唐山市201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20.4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两化融合有力支撑了工业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重点高危行业的企业通过信息化提升了生产本质安全水平。

(七)建立起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

三年来,第一批试验区依托科研院所等机构支持建立两化融合促进中心(服务示范中心、研究中心等)56个,依托重点企业建立起两化融合重点实验室240个。创建两化融合实训基地74个,开展培训2000多场次,培训40余万人次。通过信息化促进会、产业联盟、CIO协会等多种形式,推广先进适用信息化方案,开展工业企业和信息化服务企业的对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已经形成。

(八)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各试验区均成立了以主管省市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有些地方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相关战略、规划、实施方案、政策,努力筹集资金,建立了推进两化融合的长效机制。广东、唐山等将两化融合作为地市级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内容,加大了工作力度。三年来,在支持手段十分有限的条件下,第一批八个试验区共整合利用资金32亿元,支持试点示范项目1400余个,信息化服务平台500余个。形成了两化融合的政策组合拳,对于推进两化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试验区工作的主要经验

(一)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是两化融合工作的基本前提。无论是企业还是区域,形成共识,认识到两化融合的重要性、紧迫性是取得成绩、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两化融合工作的着眼点。两化融合工作一定要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具体工作计划的落实,把两化融合工作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经验。

(三)做强支柱产业、做优特色产业是两化融合重要的抓手。凡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取得明显实效的试验区,都立足于当地产业发展的基础,紧紧抓住当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为这些产业做强、做优做好服务。围绕这样的需求来做,使得两化融合工作推进快、效果好。

(四)坚持融合理念是实现两化融合目标的基本要求。很多地方都制定了很好的定量的、可检测的两化融合的目标,把这些定量和可检测的目标作为评价两化融合工作的标准,来推进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而不是“两张皮”,是从一个目标和方向去思考和推动。

(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两化融合重要的推进策略。无论是第一批还是第二批试验区的各地方,其产业基础和发展特点各不相同,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各地在发展过程中,都采用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策略,按照自身特色来探索两化融合的发展路径,使得两化融合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六)效果导向是确保两化融合沿正确方向发展的基本准则。我们在推进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努力从技术推动转向需求驱动。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扩展和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几乎都可以用上,在试验区的各个企业、各个产业都可以用上。如何使试验区取得实际的效果、满足实际的需求,必须要实现转变,要坚持从效果出发,把如何实现节能降耗、如何增加价值链价值、如何改善环境质量、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这些具体的目标,作为推进工作的具体要求。

(七)创新发展是推进两化融合的关键环节。两化融合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结合,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技术、工艺、产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管理流程、管理制度、市场服务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模式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必须坚持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走出两化融合新的发展路径。

(八)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是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方式。两化融合是一项创新性工作,要通过试点来带动。无论是企业、行业试点,还是区域的整体试点,通过部署试点,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是我们抓管理、推进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

(九)企业主体、协同推进是两化融合工作的基本方法。推进两化融合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两化融合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还是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减排、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的效果和效能,都是落在企业上,都是由企业来实现的。以企业为主体是我们总结这几年工作经验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两化融合也需要大家一起来做,不是一个司局、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事情,需要大家协同起来,需要政府、协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推进。

(十)面向区域、解决共性问题是区域两化融合的重要着力点。对区域来说,除了企业和行业之外,还需要通过为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为解决产业发展急需的共性瓶颈问题,来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平台,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

以上这些成果,是部各个司局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团结协力、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试验区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地经信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行业协会、专家、支撑机构、科研部门、媒体界,特别是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凝结了大家的新血、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来之不易。

四、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尽管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创造出了很多经验,但是,与工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和安生生产的实际需求相比,与信息技术服务上述目标所能发挥的潜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在克服了很多困难的基础上实现了不断增长,但是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发展环境,面临着过去所没有遇到的新的环境制约,面临着由于金融危机的压力所导致的发展路径变化的新态势。我们要在总结三年工作经验的同时,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明确任务,把两化融合工作推到新的高度。

工业发展面临着三个压力和两种趋势:

第一个压力是来自发达国家再制造带来的高端制造业的压力,以及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给我们带来的中低端、甚至全线的发展压力;第二个压力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为主体的成本上升压力。原来由劳动力多、人口红利和低成本带来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少;第三个压力是资源环境的问题。几轮气候环境世界大会,中国都是世界各个国家集中的焦点,因为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并在持续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大量的工业品生产,而有些工业品生产的原料需要进口,导致资源环境刚性、持久的压力。应对这三个压力,信息化是必然选择。

第一种趋势是国际贸易布局的环境变化。也就是说我们的出口目的地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和企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也在变化。所以,外需拉动需要研究更加有针对性的方式,需要创造更加适应新环境的信息平台。第二种趋势是制造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今年3月份发布了《制造业的全球趋势》。这个报告总结了制造业过去发展的路径,分析了今后20年的发展趋势,基本的结论是制造业正逐渐从劳动密集的流程和工艺转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流程和工艺,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生产。

应对这样的压力和发展趋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重新考虑两化融合的工作。要再一次强调两化深度融合工作要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围绕行业和企业竞争力提升,围绕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的刚性约束,要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这样的目标,做出实质性的、可度量的、可检测的贡献,而不是框架式、推论式、想象式的工作。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得出两化融合的目标、任务,探索两化融合的发展路径,要在原来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升。为此,下一步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是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来推进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和两化深度融合主要目的实现、主要落脚点、主要动力、主要经验来自企业,也落实在企业。我们要转变思路,一定要落实到企业上去。

二是一定要认识到制造业的这次重大发展转型。海尔和高校软控的介绍中可以看到,他们也在走这样的转型道路,这样的路本质上就是两化深度融合之路。很多的企业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这样的转型。这样的转型如何实现,要根据各地的优势和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来研究和部署,探索出发展路径。

三是企业在研究两化融合发展时,要把IT供应链管理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推进两化融合,不仅要研究企业生产产品的供应链,也要研究这个企业、行业两化融合过程中与IT相关部分的供应链和产品链,来提升价值链,形成一个适应两化融合发展需要的IT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如何根据企业的需求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为软控发展进行创新,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它的发展,而这样的产品又是如何演变成产业,成为企业新的扩展领域,来构造两化融合过程中的供应链、生产链、价值链和生态链。这一点十分重要,它不仅影响到两化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成本,也影响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养和发展,影响到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需要做好全局统筹和政府引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五、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各试验区要落实好今年的工作计划。第二批试验区要根据2012年第二批试验区重点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意见提出的六个重点方向和五个方面工作要求,结合各地的工作计划,落实好。要通过这次会议的交流,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切实把国家和地区工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进去,没有结合好,所做的工作就缺乏方向性、缺乏科学性。

(二)做好典型经验的培育、总结和推广。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企业,两化融合的目的不管是宏观的综合目的,还是微观的具体目的,主要是通过企业来实现。所以,我们要重点对企业两化融合和两化深度融合,部署试点、培育试点、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把每个地方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拿出来进行分析,看看这个行业的两化融合最高水平是什么状态,就能看出我们所处的是全国先进水平、全国领先,还是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先一个一个分析出来,然后再确定培育的目标,让最好的企业一步一步往上走,变成全国先进、全国领先,进而变成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再把这样的典型经验推广,全面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首先是培育。每个试验区要明确目标,如何用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在本地区的支柱行业、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的新兴行业中,找到典型,把典型一步一步培育成国内先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际领先。一定要明确到企业,明确到这个企业要花几年时间才能达到国内先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际领先。

二是要总结。要推广经验,先是要总结,总结不好,就没法推广。有人认为推广很简单,开个会,请人家去介绍,推广就可以了,这是不正确的。例如海尔的经验是具有海尔特点的实践总结,不把里面只适合特定企业的具体的去掉、变成抽象的,具有一般意义的经验,别人就没法借用,也就推广不到其它企业去。具体企业总结的经验,几乎不可能直接为其他企业所用,所以必须要总结好,总结好了才知道如何推广。

最后是推广。既不是把一个企业的经验拿到另一个企业去套,也不是把抽象出来的、去掉具体企业特征的经验拿过去用,这种推广太抽象。推广的企业还是具体的,要结合推广企业的实际,走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培育典型、培育示范,总结典型、推广典型,这个工作要常抓不懈,一年抓几个,逐年推进,直至走到世界先进和领先水平,逐步让其它的企业也走上这条道路,使整个行业、国家的竞争力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于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建议6月底各个地方组织力量,尤其是组织有基础、有积极性的企业、以及各地确定的重点推进的企业,去参观两化融合展览会。从目前展览会的筹备情况看,基本上反映了当前各个行业、重点企业两化融合的先进水平。

(三)做好两化融合的评价。如何引导、评价和推动两化融合工作,要有一个量的测度,要做好两化融合的评价工作,企业、行业、区域层面的评价都要做。今年,部里两化融合深度行的部署中已有具体安排。这项工作是探索性的,鼓励和支持各个地方参照国家的相应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大家共同创新的基础上,才能使整体工作不断提升水平,不断取得好的效益。

(四)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我们要根据各地具体的情况,实现创新发展。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要有实效。首先是微观的具体的实效。一定是怎么降低成本、怎么节能增效、怎么使得流程优化更加合理,一定是具体的微观的效益。任何工作实践一定要有具体的效益,不能产生这样效益的事情,就不能做。要坚持实事求是,要把实际的效益明确好、检测好。二是要符合发展的趋势。两化融合尤其是先进的企业已经有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规律,这个规律就变成了路径。实际上,各个主要行业、各种类型的企业,如何走到国内先进水平,这条路径实际上是清晰的。所以,要先分析清楚各行业的企业走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路径,要在大家已经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之上,按照这条清晰的路径走。创新发展是摸着石头前进,这个石头是有的,而不是说没有石头就过河,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之一,对两化融合同样适用。

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任重道远,它将伴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伴随着工业由大变强的全过程,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加强领导、大胆创新,更加务实地做好两化融合工作。

 

分享到:
点击按钮自动加关注代码——新浪微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订阅
  关于ITGov | 联系ITGov | 收藏本站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By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啦免费统计